BlockChain Revolution — The Brave New World

前言

这篇属于准备去游说的稿子,讲了区块链,Web3.0以及元宇宙。

区块链是底层技术,决定了加密生态和MetaVerse再到Web3的核心价值主张。它不仅为比特币保障了安全,还为智能合约的价值奠定了基础。照顾大部分人,所以我会先从区块链技术说起,前面都是一些基础,可以直接从“如今Web3.0,我们身处何地?”这里看起。

目录

区块链

首先,我先说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来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方案。不等同于炒币,不要把区块链跟炒币挂钩,虽然现在确实风气被国内一帮傻逼带乱了,但是区块链技术确实是未来!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主张就是以信任最小化和无需许可的方式交换价值,过程中无需任何第三方。最基本的用例就是一方向另一方付款或转账。

比如说,Bob想要向Alice发送一笔付款。Bob如果用传统支付系统,就需要先把钱转给第三方(即:银行或金融机构)。这个第三方会全权托管这笔资金,并将钱转给Alice。如果Bob使用区块链转账,就可以绕过中间方,直接把钱转给Alice,而且可以充分确保钱成功转到了对方账户中。转账流程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模式,没有任何中间方干预,而且基于密码学、加密技术、数学和物理学保障了整个过程的确定性。

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一个区块由两部分组成:区块头和区块体。

区块头主要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PreHash),本区块的哈希值(Hash),以及时间戳(TimeStamp)等等。

分布式系统中,根据应用场景,多个节点可 以保存完整数据库每个新区块的形成需要用到前一区块的信息 ,没有这些信息不能形成新区块,所以要攻击一个区块,需要攻击之前所有的区块,这样大大提高了攻击成功,这就是区块链的安全性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区块链的核心架构已经趋于成熟。从技术创新角度讲,区块链是将过去数十年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密码学等跨越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整合创新的成果。当前以分布式系统、P2P 网络和密码学为主、多种改良技术为辅的区块链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丰富,区块链体系将更加完善。

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特征可以总结成六点:去中心化、相对匿名性、透明性、信息不可篡改、自治性、全球流通

政策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篇章中,区块链被列为“十四五”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迎来创新发展新机遇。区块链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当中,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国区块链发展不断提速,各地陆续出台相关发展计划,以支持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扩展和产业融合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已有北京、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广东、海南、贵州、广西、云南等10个省级行政区出台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见下表)。此外,还有宁波、福州、泉州、长沙、成都、青岛等多个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共有120810家企业在企业名称/曾用名、经营范围或产品资料等工商登记信息中含有“区块链”字样,较2020年年末总数(78556家)上涨53.78%。这一增速与2020年同期52.88%的增速相比略有上涨。2021年,全国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42254家,较2020年全年新增相关企业数 (27243家)出现明显增长,涨幅达55.1%,单年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数量首次突破4万。

从注册地分布情况看,与2020年一致,2021年我国区块链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大聚集区,分别是:以粤琼闽为代表的南部聚集区、以鲁苏浙为代表的东部聚集区和以陕川渝为代表的西部聚集区。据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选择在三大聚集区注册的区块链相关企业分别占全国的46.79%、22.19%、9.81%,三大聚集区的区块链相关企业数合计占比接近全国总数的80%。这三大聚集区的形成与当地产业基础和区块链扶持政策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区块链企业的业务范围覆盖了从区块链基础设施到行业信息服务和咨询研究在内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业务领域。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在多种场景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其中尤以金融类的区块链探索和应用场景最多。

Web3.0

可以先看‍12月9日,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加密货币听证会Brian Brooks对web3的描述以及与web1和web2时代的区别。共和党众议员 Patrick McHenry表示,加密货币对未来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更大...... 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则...... 不需要立法者仅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下意识的监管...... 因未知的恐惧而监管只会扼杀美国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如何确保 Web3 革命发生在美国?」(不用看脑瘫弹幕..)

Web1.0

Web1.0可以理解为第一代互联网。Web1.0,或者说第一代互联网,它的主要特点是网络平台单向地向用户提供内容。也就是说网站的运营人员负责向用户投放内容,用户仅仅作为接受内容的一方。比如我这个博客就属于web1.0

Web2.0

相比于Web1.0,Web2.0的用户不再是内容的被动接收者。用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等);也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互联网从“平台向用户的单向传播”,变成了“用户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从内容流通的角度来讲,类似于,从B2C变成了C2C。 正是因为Web2.0的这种特征,Web2.0时代是自媒体爆发的时代。比如微博,抖音都属于Web2.0

Web2.0存在的问题

Web2最大的盈利逻辑,就是流量变现。简单点说,就是在Web2.0时代,我们把我们的流量都给了平台,平台白嫖了我们的流量赚的盆满钵满,我们还是穷逼一个

平台化垄断

平台化垄断所带来的的问题就是导致创新很难产生,比如在房屋装修上,原有一个好好住,百度照抄了一个产品加大流量推广,等到一家独大之后,负责产品的人可能还是最初那些人,负责产品稳定即可,创新如何产生呢?反垄断法不无道理,只有通过权力的制衡和竞争才能促进最好的创新。所以你看去年腾讯被反垄断打压的有狠

数据容易丢失

通过一个中心化的存储方式,数据容易被攻击泄漏,同时中心化平台可能会出现一些开发上的事故,导致数据出现丢失等问题。

数据主导权

对于中心化的机构,特别是一些抽奖活动之类的,涉及平台利益的,公司可以随意的对数据进行篡改,用户完全无法感知。比如拼多多...

隐私售卖

采集了用户的信息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售卖,用户的隐私完全在裸奔。对于国家层面也将会自上而下的进行主导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个人隐私的大批量泄漏可能会威胁到一个国家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 比如某机器人,我相信大家都明白吧

数据分裂

阿里的数据,腾讯的数据都是自己的,数据完全没办法进行更高效更高价值的使用。如果数据自由流通起来,可能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创新应用产生。

Web3.0

Web3.0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只会比Web2.0更广阔和深刻。如果说Web2.0是用户广泛地参与到网络互动中,那么Web3.0则是智能机器广泛参与到网络过程中来。

Web3.0是一个由用户和建设者拥有的互联网,而token是它的组成部分,token这个新概念是Web3的关键概念。Web3.0的精髓其实就是,大家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没有无用的行为,任何行为都是有价值的,任何的行为产生的收益或者其他,都是属于产生者本身的,不会被第三方给胁迫走,或者强行拿走的。例如,在Web3.0的环境下,当用户不再满意Facebook的服务了,想要换到其他社交媒体,如微信、Facebook上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带走、迁移到微信,这个过程不需要借助任何第三方平台或公司,可以直接进行在线互动。比如前段时间Opensea与SOS的故事

正如Niall Ferguson所说,如果说Web2.0是建立起了网络世界里的数据高塔,那么Web3.0就是要让高塔变成广场,人们在广场上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

Web3在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之上,还会接入可穿戴设备,包括头显、耳机、智能手表等,是对Web2.0时代移动端交互场景的极大丰富。

有人把Web3.0称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因为在Web3.0广泛的智能机器加持下,未来所有的社会活动、商业活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将发生深刻的改变,大量的新事物和新模式将会诞生,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将会涌现。

Web3.0的构成

这里都抄自A16z的pdf,其实讲的就是GameFi,NFT,DEFI,还有DAO,可以去看原文https://a16z.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The-web3-Readlng-List.pdf

DAO

Web3世界中DAO的出现,创新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核心的优势体现在一个更加透明和高效的信任建立机制下,更高效的将利益相关方而不仅是传统的工作人员纳入到自己的组织体系。
消除职级,消除权力意识,社区共同维护,共同决策以及利益充分共享,协作更加高效。它突破了私有的组织形式,来到了一个相对“共产”的状态。
发生的行为和资金流动等对所有人可见,极大的降低了腐败和审查制度风险。 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全球各地资本和人才实现规模化协作。

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或“DeFi”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应用,例如储蓄、借贷和交换。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或“dApps”是其代码为 写在一系列相关的智能合约中。这些合同通常被统称为“协议”。 dApp 与常规应用程序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是永久性的——只要托管协议的区块链存在并且不能被恶意行为者更改或操纵,它们就会存在。他们是 也是开放的,这意味着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参与网络,并且访问不限于单个或预定义的组。

支付区块链支持点对点数字交易。在比特币出现之前,数字支付必须依赖集中的记录保管者,如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即使您通过 PayPal 或 Venmo 之类的服务汇款,您实际发送的也是依赖于银行基础设施的“借据”。

加密货币就像货币——它们可以被视为系统内的记账单位、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并且可以在没有中心化第三方的情况下以数字方式转移实际价值

Stablecoins &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CBDCs)

稳定币是一种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相对于另一种资产(例如美元或欧元)保持稳定的价值。 法定抵押的稳定币——例如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维持法定资产储备以匹配每个发行的代币的价值。 其他项目由数字资产抵押或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在算法上稳定。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由政府发行并代表主权义务的数字货币。

Privacy & Digital Infrastructure

许多现有区块链网络的限制之一是它们在设计上是完全透明的。 但是密码学新领域的前沿研究使得在数学上证明某些信息的有效性成为可能,而无需提供信息本身。 例如,用户可以向网站证明他们知道自己的密码,而网站不必将用户的密码存储在易受攻击的数据库中。 因此,这套解决方案可以解决隐私和可扩展性问题。

The Creator Economy

创作者经济指的是新兴的创作者社区——艺术家、音乐家、游戏开发者——他们直接与支持者联系并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进行协作,使他们能够开发独立的收入流。
可替代性是指商品的一个单位是不可区分且可相互互换的。 例如,一张 1 美元的钞票可以与任何其他 1 美元的钞票互换 账单。 同时,不可替代性是艺术品、收藏品和房地产等独特商品的属性。
非同质化代币 (NFT) 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数字资产,因此因其独特性而获得价值。 例如,NFT 可能代表一件独特的数字艺术品、一张 Mickey Mantle 棒球卡或北卡罗来纳州实体房地产的份额。 NFT 可以像任何其他代币,例如比特币。

Blockchain-based Games

基于区块链的游戏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游戏。 与 Fortnite、Roblox 或 Minecraft 等流行游戏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些游戏可以是真正的经济体,玩家实际上拥有他们努力获得的物品,让玩家能够购买或出售这些物品,或拿走它们 完全到另一场比赛。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期望基于区块链的游戏能够引领全新数字世界和经济的发展。

如今Web3.0,我们身处何地?

作为一个用户和创造者拥有的的网络,它的未来几年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对比历史而言,我们正身处于90-95年之间。换句话说,Web3已经完成从0到1,而从1到N才刚刚开始。
Web3.0的状态类似90年代Web1.0正在经历的"创新萌芽"的阶段。 随着Web3不断的发展,我们预计会在25年左右看到第一波可行的 Web3应用,未来周期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新创举可能会不断出现。 自20年未开始,Web3生态系统爆炸式涌现出众多去中心化金融(DeFi)元素,同时基础设施/数据/工具质量大幅提升,帮助整个行业真正开启尝试投机之外的实际商业应用。 随着用户和现实世界的接壤从缓慢到逐渐加速。我们认为当下有5个关键领域最有商业发展前景。 与S&P500类似的市场板块正在Web3行业逐渐诞生 – 自金融板块后,泛文娱/消费品/科技/商业服务类板块正在萌芽。 在Web3生态系统内,用户以钱包与任何协议发生自由交互。随着时间不断飞逝,行业将经历指数级增长。 我认为Web3的用户体验将涵盖多个范畴,与即将出现的多链多层生态一起助推一个"多对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态。

在借贷方面,细化的功能将更加完善,完整的体系将只会在上层实体经济更成熟后诞生。衍生品赛道即将迎来指数级增长,保险赛道则应从B2B,自动化,及与审计一体化持续延展。

从token的分发,用户的筛选,再到本身价值捕获的许可将越来越复杂,逐渐会与用户本身的链上及链下历史,背景,及贡献挂钩。代币本身作为链上应用及公司财务数据的选择权,它的治理将日趋类同于我们所熟悉的股权协议及治理体系,如杜邦分析法及LTV/CAC等指标将持续涌现。

Web3.0产业中的游戏,非同质化代币(NFT)及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其应用工具如今所处位置类似于DEFI在19年的发展状况,它的诞生和萌芽对整个Web3行业有着重大意义,它将与去DEFI板块一起成为Web3类似S&P500行业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Web3.0的全景板块的诞生及发展

这里简单举几个栗子。。。

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其应用工具

Web3 将有利于去中心化组织的爆发,从而促使一定规模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其应用工具诞生。

用户画像及去中心化ID

链上及链下数据的充裕能让用户画像自成一系,为差异化服务及社群打造更进一步。

GameFi

游戏玩家成为拥有资产所有权和承担盈亏的生产参与者,游戏商 业模式将更类倾向于再游戏经济内以类政府方式寻租,而游戏经济本身则 会具备繁荣/萧条周期。

非同质化代币(NFT)

作为非标准化数据的自由封装,NFT承载的意义远远超 越艺术范畴,并应该可以在1个周期内像ICO最后变成了#DeFi一样,为 Web3带来新的范式转变。

Web3.0的困境

  1. 早期链游、空气币等项目借Web3宣传造势,但爆雷的情况不断发生,市场有泡沫
  2. 政策监管。看到国家打击虚拟货币和挖矿的政策,就得出了一刀切的想法:既然Web3需要token经济,那Web3在国内的发展注定无望。
  3. 性能瓶颈,以区块链目前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起Web3的广泛应用。
  4. 理想主义的实践道路,是否会跑偏被资本掌控?比如算力的掌控,持币比例的掌控。还有比如底层设施、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我眼中的MetaVerse

因为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所以我先说说我幻想Web3的MetaVerse,其实就是类似头号玩家中这样。

大家还记得影片内游戏开发公司也没有能力去修改游戏规则,或者修改代码去影响游戏的结局?他们也只可以通过投入人力物力,来和男主团队竞赛挖矿,最后也输掉了比赛。这意味着头号玩家的世界中,游戏的开发运营方并没有游戏的主导权,即他的信任共识是建立在“头号玩家”这个概念之上,即最好的玩家才有机会挖到整张网络的主导权。

MetaVerse猜想:从社交到数字永生

这里强调一下,MetaVerse和Web 3.0不是一回事,但它们也不是未来互联网的竞争版本--它们中的一个、两个或两个都可能实现,而且两者之间可能有一些重叠。如果MetaVerse真的实现了,它可能是中心化的(如Web 2.0),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如Web 3.0),或者两者的混合。MetaVerse可以改变我们的工作、社交和更多的在线方式。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最终会有一个Web 3.0,我们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而不是VR头盔来体验,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

在Web2.0的语境下对MetaVerse的定义与Web3.0的语境下并不一样。在Web2.0的逻辑下,MetaVerse是一家大公司创造出开发工具,整个MetaVerse的世界框架和规则,在这些规则之下广大开发者们通过UGC的尝试创造场景和内容,在用流量逻辑获取C端用户进来运营。

MetaVerse背景

早在1992年,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创作的《雪崩》中第一次提出并描绘了元宇宙,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就预言了未来元宇宙中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后1999年的《黑客帝国》、2018年的《头号玩家》则把人们对于元宇宙解读和想象搬到了大银幕上。

2020年,疫情的到来催生人们生活的诸多变化。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中举办了线上演唱会,高峰期有1,200万人同时在线;UC Berkely在《我的世界》举办线上毕业典礼;Facebook运营的VR社交平台Horizon引爆热潮;2020年美国的ACAI科技大会选择在《动物森友会》举办;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成功在纽交所上市。2021年10月,Facebook更名为Meta

什么是MetaVerse

MetaVerse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元宇宙,我认为元宇宙既不是平行世界,也不是完全的虚拟世界,而是现实和虚拟的结合,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存在、相互连通、各自精彩的模拟世界。它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我认为Metaverse的终局,有可能是用户把意识上传,整个人融入到虚拟互联网里,从而达到“永远在线”

这个终局可能听起来很遥远,很玄幻。不过,回看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是由用户在线时长的不断提升来推动的。联网设备升级、联网成本降低之后,人们逐渐摆脱实体,转移到数字空间。Metaverse的发展路径可能与互联网类似。

MetaVerse的特征有哪些

  1. 沉浸式体验(我们对元宇宙或者未来互联网的本质追求,延迟和沉浸感保证现实世界的人能有充足的“在场感”)
  2. 虚拟身份(每个现实世界的人将有一个或多个元宇宙ID,并对其负责)
  3. 虚拟经济(基于虚拟世界的经济)
  4. 社交关系(各元宇宙ID之间将产生具有现实感的真人社交关系)
  5. 极致开放性(现实世界的人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入,进入后可享用海量内容)
  6. 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整个元宇宙安全性和稳定的保证,延续元宇宙衍生出的文明)

MetaVerse的困境

在PC时代,受限于设备不便于移动和上网资费较贵,人们的在线时长有限,电脑中的应用软件也不丰富。后来,当PC端的联网方式从窄带变成包月宽带之后,人们上网的资费限制少了,只剩下设备限制。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我们的设备从不可移动的PC变成可移动的手机,我们每天接触设备的时间无疑变长了。叠加4G、5G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手机流量资费的持续下降,人们的在线时长进一步提升。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9月,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达到6.6h,一天近8小时的在线时长,对于用户来讲,已经很饱和了,增长空间不大。某种程度上,人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分配开始变得相对固定。

因此,Metaverse想要迈向“永远在线”,摆在面前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不断拉长用户的在线时长,寻找增量的用户时长

MetaVerse发展的战略框架

MetaVerse的战略框架:IAP,包括Identity(身份)、Assets(资产)、Platform(平台)。 首先是建立个人身份(Identity),这需要借助虚拟偶像的技术及其所产生的内容。在Metaverse元宇宙的世界中,无论是虚拟偶像,还是普通用户的虚拟形象,所有用户都可以拥有一个虚拟的身份。
有了虚拟的身份之后,我们还要在虚拟世界里创造资产(Assets),并通过虚拟资产创造交易活动,形成经济闭环。例如Roblox的虚拟交易货币Robux,它就可以在Roblox内部链接创作者和玩家用户,在游戏交易上形成自己的经济闭环。
当你有了身份,形成经济闭环之后,成为一个平台(Platform)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形成平台之后,我们就可以将线下的场景搬到线上,比如前文提到的演唱会、艺术展、国际旅行、剧本杀等等。

如今的MetaVerse,我们身处何地?

支撑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正在逐步的走向完善和成熟。

从互联网进程来看,计算与存储设施、通信网络及交互媒介为代表的底层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会引发一轮互联网革命。譬如,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背后是 4G 通信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业态的爆发。今天,随着 5G 通信网络、VR/AR 为代表的终端计算设备,以及边缘计算和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也必将会带来新一轮的互联网变革。

如Web3.0一样,MetaVerse也正处于萌芽阶段,像之前的90年代,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看到它的指数级增长

自21年开始,元宇宙生态系统爆炸式涌现,基于底层基础能力而搭建的元宇宙内容生态,我们将它分成两大部分:内容应用生态以及内容创设生态

MetaVerse的未来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第一阶段是近10年

元宇宙概念将依旧集中于社交、游戏、内容等娱乐领域,其中,具有沉浸感的内容体验是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形态之一,并带来较为显著的用户体验提升。软件工具上分别以UGC平台生态和能构建虚拟关系网的社交平台展开,底层硬件支持依旧离不开今天已然普及了的移动设备,同时,VR/AR等技术逐步成熟,有望成为新的娱乐生活的载体。

第二阶段将发生在2030年左右

元宇宙的渗透主要发生在能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领域。以VR/AR等显示技术和云技术为主,全真互联网指导下的智慧城市、逐步形成闭环的虚拟消费体系、线上线下有机打通所构成的虚拟化服务形式以及更加成熟的数字资产金融生态将构成元宇宙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元宇宙终局形成,也许是在2050年。

这其实是开放式命题。尽管目前各项前沿技术在快马加鞭,人类需求的升级节奏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都加速了元宇宙的进度,但不确定性依旧很多。就好比站在20世纪末的我们,也不会想象到30年后人手一台手机,无纸化办公,开放式社交和数字化购物的今天已经实现。

关于MetaVerse的全景板块的诞生及发展

生态开放性:区块链、web3属性

区块链是支持元宇宙终极形态的底层协议

Web3.0参考之前的ppt

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VR/AR/XR

VR/AR内容的匮乏是目前掣肘该行业的最大因素。随着更多的游戏厂商转向VR内容生产,硬件设备的市场覆盖率会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我们判断,硬件-内容的行业增长飞轮驱动行业增长,最核心要素包括性价比。回顾Oculus在2020年的成功,极高的性价比是其引发VR消费级设备行业大火的首要原因。随着市场对VR内容需求的大量增长,硬件厂商也将加速内容生态的构建。

内容开放、社交:创作工具、UGC、推荐算法

游戏

目前市场对元宇宙游戏的边界和定义尚且模糊。从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用户数据来看,2021Q1的DAU已达4,200万,过去一年近乎翻倍。最近大火的VRChat在Steam上的平均在线用户数也近20万。此外,更加接近元宇宙概念的区块链游戏,其融资数量仅在2021H1就达到过往年度峰值水平,预计今年区块链游戏市场还将大幅提升。也可以参考上面Web3.0的游戏板块。

说明:Roblox的UGC玩法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市场缺乏UGC平台的成长基因、用户的内容付费意愿低因而UGC盈利前景不明朗。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基于AI创作大量可供消耗的内容是游戏发展中重要一环。

Metahuman

2021年的虚拟偶像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Miku初音未来是第一代虚拟偶像的代表。作为高保真数字人的前身,这个时期的虚拟人只有简单的建模和算不上逼真的动作和材质,主要以合成声音为特色。由于完全依靠人设服务于商业场景,市场对虚拟人团队的IP运营能力有着更高的考察要求。

社交

目前元宇宙概念下的社交可分为三类模式:

  1. 多对多链接通过增加最小社交单元的组成人数或组队方式,以大于1人作为最基本的社交单位进行小群组间的关系匹配和建立。Clubhouse、Zoom、Discord的创新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的量变(可容纳人数)而非质变。

  2. 兴趣社交主要在半熟人或陌生人之间以趣缘圈子为单位展开,如VRChat中的不同主题房间、公路商店和Soul中兴趣标签等都是非熟人之间信号传递的媒介。

  3. 虚拟交友利用VR/ AR生成虚拟形象打造虚拟人物、仿真明星(模拟形象和声音),以VRChat为代表的软件可导入和分享玩家自制的个性化化身(Avatar),因此受到ACG爱好者的广泛好评,最受欢迎的化身往往与著名的动画、游戏IP相关。以《崽崽》为代表的虚拟交友软件则是靠丰富的服装和饰品,来吸引爱好穿搭和人物养成的年轻人。目前数字人在社交领域的应用由于距离全新的用户沉浸感体验仍有一定差距(技术门槛较高,硬件承载力不足),尚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总结

很多人都在质疑区块链、Web3.0或是元宇宙的发展前景。我非常理解。事实上,这三个概念有非常相近的理念,即理想中整个人类文明与社会形态的全方位升级。
因为理想,它们发展道路将是漫长且坎坷的,至少绝不会像营销炒作的那样。因为谁也无法提前窥视到未来的全貌。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执行力。有人是看见了才相信,有人是相信所以能够看见。
感谢这个世代赐予的机遇,让我们有幸赶上了加密领域这趟时代快车。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幸运的,有机会可以站在风口上,跃入海中,成为巨浪....
正如我们所知,这里是网络的狂野西部,许多非常聪明的团队已经开始应对可用的挑战和机遇。区块链技术应用将在未来的几年成指数级别的增长,我们都将经历一场令人难忘的产业革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